無論你的回憶是否愉快,無論你的生活里是否有父親,他的的確確塑造了你,并繼續塑造著今天的你。 你的父親是什么樣子? 父親,每個人都有一位——無論你與他的關系是親密、是平淡、甚至是對立。 你的父親是什么樣的?當你想起父親時,是否回憶起一些溫暖而幸福的時光?在大床上和你打成一團;睡覺前聽他講有趣的故事;背著媽媽溜出去請你吃冰淇淋。 或者你有一些不愉快的回憶?你把牛奶撒了,結果父親大聲責罵你;他正看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時,你偏要問這問那并因此挨了一巴掌;在學校的家長會上,父親卻當著你朋友們的面羞辱你? 更有甚者,也許你對父親的記憶非常淡漠,或者說根本沒有,因為他很少或從未出現在你的生活里? 無論你的回憶是否愉快,無論你的生活里是否有父親,他的的確確塑造了你,并繼續塑造著今天的你。而不論你今天是二十歲還是七十歲,都需要重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你的父親,去真正認識你的父親,去與他和解。 那個曾傷害過你的父親? 從小就沒有被父親打罵、責備、傷害過的,就不用看這部分了。恭喜你,你非常幸運又是極小概率事件中的一員,你的父親和你的親子關系處理太完美了! 大多數情況下的事實是,你也曾經被懲罰過,有意無意傷害過,只不過: 1、事實被你合理化了——“那是父愛的形式,教育的方式,也是為了我好,我接受!” 2、過去的情感被壓抑了——“成長過程中痛苦的小事情,難免的,忘了吧,那么小心眼干嘛!” 嚴格來說,沒誰在成長的道路上沒被父親嚴厲責備過,懲罰過,甚至痛打過,極端的例子還包括父親對女兒的性侵。在豆瓣上,居然就有一個“父母皆禍害小組”。不論是多長還是多短。也許現在我們現在已經淡然了,理解了,但有件事情恐怕會令你有點意外,所有那些“傷害”不會消失,甚至會作為一種“無意識/潛意識”埋藏在你的身體里,腦海里,生活里。 不管你承不承認,已經成人的我們,與我們年邁蒼老的父親之間,內心至今仍帶著以往各種各樣的糾纏甚至沖突。其實就意味著我們無法擺脫兒時對父親的依賴,達到真正獨立。然而,我們卻很少發現,我們眼里那些父親不可容忍的缺點,其實經常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也許有一天,你會在自己與孩子互動的時候發現它——我認得你,因為你是另一個我!你變成了當年的父親,你的孩子變成你當年的你! 我們可以抱怨父親的事情,似乎永遠也列不完。這些痛苦的回憶反復被喚醒,甚至擾亂了我們現在的生活。但我們應該認識到,絕大多數父親并不是心理學家。他們在做父親的時候也沒有機會得到足夠的親子知識。 無論你的童年中受到了什么樣的傷害,接受你的父親,這是一個內心不計前嫌的過程,也是一個釋放自己的過程,這也意味著,我們潛意識不再期待父親有什么改變。法國心理學家瑪麗茲說,“接受他們,首先就是接受自己是他們的孩子的身份,接受自己身上的血統和基因,接受爸爸媽媽不是盡善盡美的,他們都是有缺點的普通人,他們在為人父母后也已經盡其所能,做了他們能夠做的事情。” 那個曾讓你失望的父親! 小C的父親是成功人士的對立面,他溫和、善良且不懂人情世故。自她長大后,從不能為她遮風擋雨,每當遇到困難需要找一些人際關系去解決時,為她出頭的總是媽媽,要不就是她自己去努力。她曾經遇到過非常困難的事情,那時候還是一個年輕女孩的她只好自己去找關系,遇到了很多挫折。從此以后,她對父親絕望到極點,也開始升起強烈的愿望——一定要找一個能為她遮風擋雨的強有力的男人,一個成功的男人。 但是,在她小時候,父親帶給她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5歲前,她覺得父親是完美無缺的。她的父親是一個美男子,并且愛好運動,她經常吊在父親的胳膊和大腿上玩耍,她的什么需要爸爸似乎都能滿足。讀小學時,爸爸在她心目中的形象仍然是偉岸而迷人的。她的爸爸在她的女同學中相當有名,她們經常去她家玩,而她有感覺,她們貌似是去找她,但很多時候其實是去看她爸爸的。 到了初中,她對爸爸的印象才開始惡化。她逐漸發現,強壯的父親在社會上是懦弱無能的,遇到需要人情世故的情形他總是退縮,有時還會大發脾氣顯得很憤怒似的,但她感覺到,是這些情形刺激了爸爸的無助感。他越憤怒,就意味著越無助和懦弱。到了高中、大學、研究生和工作后,爸爸的形象更加不堪,最后全然崩塌下來,她對爸爸再也沒有了崇拜感。 實際上,當她向心理咨詢師回憶起兒時父親和她在一起的經歷時,她的眼睛有淚水落下來,她的身體在不斷顫抖。她明白,那才是最珍貴的,才是她最最想要的,而錢權能提供的安全感,是無法與兒時父親給過的感覺相匹敵的。 最后,她說,或許,像父親那樣的男子,才是她真正想要的。和那些將錢權視為一切的男子在一起時,她看不起他們,之所以看不起,是因為她內心深處隱隱知道,她寧愿要父親的溫和、善良和簡單,后者是真正的可靠。 “背叛真實的父親,也是背叛自己”。 以前,當小C一心想找成功男人時,這其實是對爸爸的背叛,也是對自己童年那么美好體驗的背叛,她潛意識中未必接受。并且,一心找成功男人,是長大后的她的愿望,而留戀溫和、善良而簡單的父親,是孩童時的她的感受,這兩者如果不整合,那也會給她內心帶來巨大的沖突,前者將后者視為敵人,后者也會抵觸前者。結果,她既不能很好地與父親那樣的男子相處,也不能與和父親相反的男子很好地相處,她哪里都去不了。 但是,在完整地看待自己與父親的關系后,她內心中的這兩部分就得到了整合,她就有可能同時擁抱這兩者了。當她明白這一點后,她的戀愛觀自然發生了轉變,她開始認真地去留意那些溫和而善良的男子,而對于錢權不再執著。 那個總被母親抱怨的父親! 夫妻之間很容易爆發婚姻戰爭,雙方都想爭奪關系的制高點。從社會的角度看,因為我們仍然是生活在男權社會,似乎男性更容易獲得這一制高點,但從家庭的角度看,卻是未必,因為孩子們天然和母親的鏈接更緊密,所以女性們有更大的機會在家庭中贏得孩子們的支持,從而令一個小家庭中的婚姻戰爭徹底失去平衡。 父母任何一方如何數十年如一日地向孩子數落對方的不是,都會是一個沉重的壓力。最終,為了順應這種壓力,孩子們選擇了與情緒最激烈的一方站到了一起。 孩子們并不是真正去平衡強弱,實際上他們和誰站到一起,經常性的關鍵是,誰在訴苦時更執著,誰有更多的機會向孩子訴苦。很自然的,女性在這一方面占據優勢。 看輕父親,是小D的原生家庭的主流輿論。她有四個兄弟姐妹,但他們都團結在母親的身邊,對父親報以忽視和敵意。一直以來,他們幾個兄弟姐妹都覺得父親對家庭貢獻甚微,母親才是家庭的頂梁柱,而且他們還覺得父親不夠男人。那么,她對父親的敵意從何而來呢?毫無疑問,她是接受了母親對父親太多的怨氣,她是在通過母親的眼睛看父親,而不是通過她的眼睛看父親。 但是,相當荒誕的一點是,他們的父親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而他們的母親只是一位小學文化的家庭婦女。論對家庭的貢獻,這位父親遠遠勝于母親。而小D是在父親去世10周年時才看到了這一事實,這讓她感到內疚,非常痛苦,因她發現,她錯看了父親。 如果你也有類似小D的境遇,你就需要學習,學習重新去看看自己的父親,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 當然,假若父親不是一朵花,也沒有必要非將父親美化成一朵花。關鍵就在于,對你自己而言,父親是誰,你與父親有過什么樣的真實往事。 我們必須尊重真相,否則就會背離自己的心,而這種背離會讓心分裂,讓心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劇烈交戰。結果就是,我們的人生也一直處在劇烈的沖突之中。 那個曾缺席的父親: 一項來自新浪網的調查顯示,在1988名參與調查的網友中,有66.2%的網友成長過程中母親承擔了更多的教育責任,體現出父親角色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缺失的廣泛性。 父親缺席是一種特殊父親形態,意指扮演父親的角色(不僅限于父親,也包括繼父、爺爺等)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了較少的父愛,或是在子女的教養過程中存在感很低甚至沒有存在感。因此缺席的父親不僅僅包括父親早年去世、“留守兒童”現象。 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發現,父親對子女成長后的社會化方面的能力通常要比母親起到更加顯著的作用。而缺少父愛往往會導致在事業發展上的障礙,對女性而言通常會影響到親密關系。因為我們仍然被束縛在幼年時對父親未被滿足的依賴關系里。 往往,這會通過更隱蔽的方式表現出來:在事業上不求發展,不愿意結婚,缺乏自信,違背自己的意愿……我們抱怨命運的不濟,而問題的關鍵其實是我們需要在心理上“斷乳”。 一位女士致信美國心理學家杜布森博士,說父親自小就一直沒有給她必要的關愛。杜布森博士回信說:“如果你父親是個盲人,你不會因此而不愛他吧?實際上,你父親就是情感方面的一個盲人。他看不到你的需要,也意識不到對你的生活漠不關心給你帶來的傷害。情感方面的障礙使得他體會不到你的感受,也不可能了解你的期望,你要學著接受你父親還會繼續給你帶來傷害的這個事實。” 重新認識你的父親,與他和解!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說,你必須以你自己的方式去揭示你生存的意義。這句話也可以用到你與父親的關系上——你必須以你的眼睛、你的心去揭示你與父親這一重要關系的存在。 通過欣賞而與父親和解的路,可能是漫長的,不是一個父親節就能達成的。但對我們來說,卻是開始發現自我的旅程。尋找父親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足跡,與爸爸和解——這是一次必要的旅程,在旅途中,有時你會感到難以忍受的痛苦,有時你也會體驗到難以想象的快樂。你將打開舊有的傷痛,你也會找到治愈的方法。有時你也會納悶,你所尋找的那些人和事是否真的能夠尋見?然后你看見了希望,又充滿信心地繼續這個旅程。如果我們想擁有一個完整的人生, 就要勇敢地面對它。 與父親和解的本質: 不是:向父親妥協,遵從他的旨意;也不是:要求父親按照自己的理想呈現他的愛;更不是:如庭外和解一般雙方互相妥協算數。 與父親和解的標志是: 接納——全然接納自己是孩子,而父親是給了你生命的人; 包容——理解父親的處境和有限的能力,在恰當的時機,與他的愛重逢; 切斷——切斷幼稚的依附、遵從、依賴的關系,有親情但不依賴; 發展——發展獨立的人格,而不是一切的惡果和抱怨都指向父親。 然而,我們在電影中常看到的子女與父母和好如初的情形,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看到。因為內心的障礙,我們總是拖延與父母和解的決定。這往往會讓我們因為錯過了機會而痛苦。要知道,不是每個人都有福氣在父親有生之年和他們達成和解。 如果你的父親還活著,去跟他說:“爸爸,我原諒你。請你也原諒我。我的要求是荒謬的。我只是個孩子,而我沒有覺察到整個世界和它的復雜。現在我懂了,不管你做了什么,那就是你唯一能夠做到的,因為你也被你的父母、你的童年及社會所制約。不管你做了什么,我都覺得感激。” 從根本上來說,你需要和解的對象是自己,而不是父親。因為,在你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與父親和解是不可或缺的。你必須達成和解,從某方面說起來,與父親沖突是很危險的,因為你的存在有一半由他而來。除非你和父親和解,否則你無法和你自己和解——這就是麻煩所在。全然地接受自己的父親,也就等于接納自己,更進一步說,也就是讓愛走入我們的生活。 勛章教育咨詢公司的心理輔導對象分為團體和個人: 針對企業的輔導: 員工心理援助計劃、職業測評、企業管理規劃、職業心態調整、高管私人顧問等; 針對個人的輔導: 發展心理:學習心理、早戀困擾、職業生涯規劃、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職業心理、夢境困惑等; 成長心理:戀愛情感、婚姻家庭、親子關系、兩性心理、沙盤陪伴等; 障礙心理:失眠、焦慮、抑郁、恐懼、強迫、疑病、自閉癥等心理障礙。 易經顧問服務:企業磁場規劃、家居風水布置、八字命理分析、企業字號選取、易數號碼選用、六爻預測服務、五行化煞改運等; 婚姻情感輔導:婚戀心理、婚姻情感、婚姻挽救、婚外情、夫妻矛盾、婆媳關系、家庭關系、兩性和諧輔導等; 親子咨詢范圍:親子溝通障礙、學習困難、早戀困擾、孩子創傷干預、親子關系修復、兒童優勢教育、沙盤陪伴等。 公司:廈門市勛章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網址:www.xunzhang.cn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僑岳路321號101單元(半山御景二期) 熱線:+86-592-5188673 2138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