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沖突本是婚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現象,許多人認為,偶爾的絆嘴或吵架,是婚姻生活的調劑品。能作為調劑品的東西,人們喜歡甚至離不開,因此那樣的沖突是有味道、令人接受的偽沖突。但有一種沖突令人痛苦不堪,那就是夫妻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綿綿不斷,散不了又和不好,棄之可惜而食之無味,交戰時淋漓暢快,休戰時郁悶難耐的持久性沖突。 這樣的沖突很像一種戰爭,挑戰和迎戰雙方都有他們充分而特定的理由。夫妻爭斗,不止因錯誤而產生,更多是因為太正確而征戰不休。就像太美麗(或太善良)本不是錯,但它有時給人的傷害勝過所謂錯誤的東西。夫妻沖突的成因和類型很多,在此我想對帶有攻擊性的爭斗與沖突作以下分析。 夫妻沖突的起源 有一個故事講到:一個小男孩好奇地問父親:“爸爸,什么叫戰爭?”父親饒有興致地回答:“哦,戰爭啊,就是雙方打仗。比如幾年前,美國因為制裁伊拉克搞核武器而大規模地轟炸伊拉克……” 著急的母親插話:“你胡說什么?有你這樣給孩子講的嗎?那場戰爭明明是美國想要控制伊拉克的石油、想稱霸世界才發起的。” “喝,你真行!你也懂世界政治?” “你什么話!別以為你什么都懂,這么大的戰爭誰是誰非你都不清楚,還去教育孩子。” “你錯,我的認為肯定是對的。” “你才錯!你們男人總那么自以為是!” “嗨,你怎么總是愛打擊一片?” “因為你總以為自己對對對,別人錯錯錯。” “這話,說你倒是適合” ……夫妻臉紅脖子粗地繼續對峙著。 這時,孩子忽然向他們說:“哦,爸爸,我知道什么是戰爭了。” 這個故事引出的思考是: 第一、因差異而爭斗的夫妻沖突關系,體現了攻擊性連接。 不管性質怎樣的“戰爭”,程度多大的爭斗,它都是一種相互攻擊行為。按精神動力學理解,攻擊性是人的本能,是人最原始的本能,它是人與人之間一切情感關系的基礎。沒有攻擊性就不存在關系沖突,比如樹與樹,它們只有平靜與孤獨的它與它。 所有人際關系中,為什么夫妻關系顯得那么脆弱?其實并非是通常所理解的愛得不深或不真,而是具備長時性、固定性、狹窄性的夫妻關系,注定成為了人的本能攻擊性釋放的主要載體。加之人的社會性,也造成了人將他在社會關系里的情緒挫折與攻擊性壓抑,轉移到比較安全的婚姻關系里釋放。所以,攻擊傾向成為了維系夫妻關系的一大特點,只是這樣的形式下,感性的東西壓抑了,感情的味道躲避了。 第二、因正確而爭斗。 夫妻沖突都因差異而起,最常見的是性格、思維模式、價值觀和生活習慣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隨著婚齡的增長容易形成紛爭與沖突。從表象分析,夫妻紛爭是一種“對與錯”的較量。紛爭本質上說明,夫妻雙方都是極端憤怒對方的無理或錯誤。但如果要說錯,錯在雙方都因為沒有錯。真正有錯就對了,雙方就沖突不起來。因為,一方若真的有錯,首先本人就會因錯而自覺理虧,理虧的心理是心虛和膽怯,不會有反擊沖動。其次,有錯方的態度本身就會讓另一方感覺贏了,那么爭斗便失去了對等的泄恨動機,沖突便形成不了。 大多數夫妻很明白爭斗因差異而起,不存在誰對誰錯,但戰爭并不因明白道理而平息;他們也能體會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沖突很累很痛,但并沒有因這份累痛而改變關系。這是否已經說明,夫妻沖突有著并不為夫妻所意識的動因?沖突的背后存在和諧呢? 爭斗,是在以攻擊形式表達自己所受的委屈和存在的道理。為真理或道理而斗,似乎是人基本的生活形式。每個人從2-3歲開始就在他的環境接受各種道理的教化,“講理”素質早已鑄入一個人的個性結構。兩個不同血緣關系,不同個性特征,不同價值取向的異性進入婚姻朝夕共處,自然有了太多起沖突的基礎與機遇。 懼怕非理,幾乎是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情結,因為中國悠久的文化灌輸給人最多的是做人的道理。人們深知道義、律令的重要,遵守與維護它意味你是正確,違犯意味你犯錯,必然要受到犯錯的懲罰。其實,一切所要求人服從的東西,都是文化造就的道理,包括各種法律法規、權威人物、權威意識等,都代表了“道理”。一個孩子,只有在遵從各種道理下他才是正確、安全的,他才會躲避指責、懲處、拋棄等危險。夫妻沖突也代表了人際關系的眾多沖突,其深層動因是渴求正確、渴望關系人物視自己“很對”而接納自己。 在許多人際環境,你不難發現人們總是在為正確而爭斗。有一對朋友,熱衷心理學,為一個專業問題在網上展開了激烈的爭斗。朋友A說:躁郁癥不是精神病,而是情感性精神障礙;朋友B說:躁郁癥肯定是精神病,不然患躁郁癥的人為什么要送到精神病院去治療?因兩人很執著,又那么堅定認為自己的觀點正確而對方錯了,以捍衛心理學理論正確性的強烈沖動與熱情,不惜用最尖銳刻薄犀利的語言,猛烈攻擊對方的不是。 如果我們站在AB兩人的高度,會發現兩個為真理而沖突的人,其實都是對的,只是他們對躁郁癥的理解不完全,因為躁郁癥屬于精神病中的情感性精神障礙。但我們能進一步看出,人與人之間爭斗的顯著特點(動力)是:真理的不可褻瀆!正確性的不可歪曲! 第三、夫妻沖突對孩子的影響。 沖突若是為正確而爭斗,除了說明他們本身都是正確的,且正確受打擊以外,也透視了他們的過去存在因“非正確”而遭致的否定、責難等經歷,存在不被接納的傷感性體驗,他們的內心早已埋下對理解與認同的強烈渴望。這樣的人,在成年后的人際關系里特別敏感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也特容易爭執或較真。 夫妻連綿不斷的爭斗,最受負面影響的是孩子。個性發育處于關鍵期的童年孩子,他不僅領會了什么是“戰爭”,糟糕的是他還可能會曲解關系里愛的表達含義,或者說,孩子根本就學不到什么是尊重與恩愛的表達。 爭斗的環境是一個用傷害性方式充分講理的環境,而太多理論道理的語言環境,對孩子內心世界是具抑制的。中國父母特別理性,特別擅長對孩子講“應該與不應該”的種種道理。可理性對于孩子,象征了一種暴虐,它帶著善意、正確無誤、幫助人的面具,長期慢性地吞噬著孩子內心豐富的想象力,創造性思維和對自然的感受力,尤其是傷害到孩子獨立、自主性的個性發展。 “孩子是用感覺去認識這個世界的,不是理性,對孩子的情緒體驗和感覺體驗易于形成牢固的記憶與心理印象,只有無數的獲益體驗才能讓孩子沒有內心沖突地、愿意接受需要付出代價的成長方式。”我們可以想象,在一個缺乏情感交流、理性膨脹、執著正確和糾錯的婚姻關系里,一個孩子的未來,可能是下一個他父母的翻版。 第四、理性與感性的分裂。 夫妻沖突下去,可以呈現一條循環路線:因差異而爭斗——因正確而執著爭斗——因爭斗而擴大差異——為更大的“錯”而爭斗——進入擴大差異下的沖突輪回。 所謂惡性循環,意味夫妻沖突的內容有質的惡變,比如出現暴力、婚外情、報復性傷害等,善意的關系越走越遠,敵對攻擊的關系越纏越緊。只要陷入因爭斗而擴大了差異的循環,婚姻所具有的感情、溫情等成分會無影無蹤,剩下的只有滿腹委屈和道理,并誓用超強的理性,為討還公道、索回付出、報復對方的罪過而不懈努力的爭斗。 愛與恨,都是連接和吸引關系的動力所在。一個不能解散的夫妻沖突關系里,其關系背后的吸引力是對自己“正確”遭逢創傷的報復渴望(這里的正確,不僅指對或有道理,它包括一個人自己視為合理的各種愿望和要求),各自的潛意識在告訴對方:我的創傷,離不開你也必須是你來治療。而且,各自身上也許存在對方無意識深深依戀的情感特質。否則,夫妻不可能那么沖突和痛苦還愿意讓自己留在婚姻里。當然不排除有些夫妻因現實原因或個性懦弱等缺陷,不能面對離婚現實而只能無奈在婚姻里。 夫妻沖突的協調 一、接受差異。 有沖突存在,也有協調沖突的辦法在,你對沖突的看法本身就是解決沖突的辦法,如對吵鬧或爭執,你讓它存在,視它為生活本身,它就不構成是一個影響你們關系的沖突。 如果沖突因差異而產生,那么接受差異便是解決沖突的根本辦法。 怎樣接受差異,能否做到接受差異,涉及到夫妻的認知和修養水平。這需要夫妻雙方或單方能夠意識到,差異是存在之必然,是各自的本真,改變它意味失去人的真實,接受它,意味尊重人的自然屬性;能夠感知自己的真實與需要,也能感知對方的真實與需要;能夠認為“差異”的含義:自己是正確的,對方也是正確的;能夠坦然地接受差異,不要去改變它,讓差異和平共處。 也可以協商哪些差異可以縮小?哪些差異可以改變?這需要雙方有平和與協商的態度,人與心都能夠坐下來,協商就存在。 二、理解與認同。 關于理解,是一個古老而平常的話題,它看似簡單,實際很奧妙。人們需要理解,就像需要吃飯那樣普通常見,但人們對理解的獲得或滿足,又像山珍野味一樣,是那樣稀少難遇。人際關系的沖突與爭斗,說到底是不被理解的中傷,是人的理解這一基本需要受挫的結果。 而夫妻關系,是建立在情感需要基礎上的聯接,在差異方面有著其他任何關系都不具有的差異性,那就是內心深處的情感取向和情感情結的不同。這是各自在原生家庭早就形成的,它們直接影響著人今后的情感關系和夫妻生活。比如夫妻有些沖突很難解決,其實并非是他們不能理解對方,也并非不明白沖突是雙方都有錯,而是因為他們不了解自己和對方存在內心深層的情結需要。 如果夫妻存在自己不能解決的沖突,因此很痛苦,也很想走出痛苦,可以接受婚姻情感的心理咨詢幫助雙方意識到各自的情結所在。只有理解了自己和對方的內心世界的沖突和需要,認同自己和認同對方才有可能,接納雙方的“所是”才有可能。 夫妻戰爭,象征打官司求公道的喊冤。當理解真正出現,呼喊便沒有必要。 三、增加感性的交流模式。 夫妻關系是特殊的人際關系,特殊在是太多相異素質的集合,特殊在它既牢固又脆弱。夫妻在婚姻里是否有幸福感,取決于是否存在富有感性的情感交流。比如: 吃飯時可以聽著音樂說些輕松的話,而不是端著碗就大談工作或講道理; 對方有負面情緒時,可以溫柔地問候“看來你情緒不好,有什么不愉快嗎?”而不是一瓢冷水“你又怎么了嘛!”; 對方做完一件也許不太完善的事,首先是了解原由再論理,而不是出口就批駁; 在對方有困惑或困難時,默默地陪伴他(她)而不是用道理教育他(她),是用心幫助到底而不是忽視; 在對方為你做得很好,或在他(她)事業領域取得成績時,給予他(她)微笑、贊美、擁抱,而不是說“人嘛,該有點追求”“都老夫老妻了,講究那么多干嘛”之類; 知道對方情感需要的內容,給予認同和盡量滿足。而不是像有些丈夫斥責妻子的抱怨:“我賺錢回來,你享受就可以了,還有啥不滿的?!” 一個人感覺的良好,絕對是在溫馨、仁慈、充滿愛意的感性環境,絕對是在被理解被認同被呵護的狀態之下。夫妻沖突,因為共情缺失,協調沖突,需要少些理性對抗,多些感性交流的生活模式。 勛章教育咨詢公司的心理輔導對象分為團體和個人: 針對企業的輔導: 員工心理援助計劃、職業測評、企業管理規劃、職業心態調整、高管私人顧問等; 針對個人的輔導: 發展心理:學習心理、早戀困擾、職業生涯規劃、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職業心理、夢境困惑等; 成長心理:戀愛情感、婚姻家庭、親子關系、兩性心理、沙盤陪伴等; 障礙心理:失眠、焦慮、抑郁、恐懼、強迫、疑病、自閉癥等心理障礙。 易經顧問服務:企業磁場規劃、家居風水布置、八字命理分析、企業字號選取、易數號碼選用、六爻預測服務、五行化煞改運等; 婚姻情感輔導:婚戀心理、婚姻情感、婚姻挽救、婚外情、夫妻矛盾、婆媳關系、家庭關系、兩性和諧輔導等; 親子咨詢范圍:親子溝通障礙、學習困難、早戀困擾、孩子創傷干預、親子關系修復、兒童優勢教育、沙盤陪伴等。 公司:廈門市勛章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網址:www.xunzhang.cn 地址:廈門市思明區僑岳路321號101單元(半山御景二期) 熱線:+86-592-5188673 2138673 QQ群號:369642081 公眾微號:xzyjgw 心理微號:xzxlzx 易經微號:cnxmhm